联系我们   Contact
你的位置:首页 > 知识讲堂 > 杀虫

蚊类相关知识

2015-5-24 12:49:34      点击:

(一)主要种类

    蚊科通常分为3个亚科,即按蚊亚科、库蚊亚科和巨蚊亚科。按蚊亚科较小,其中只有按蚊属具有医学重要性。按蚊属已知种类超过400种,占按蚊亚科总种数的96%以上。库蚊亚科是蚊科最大的亚科,已知包含34属近2000种,占全科总蚊种数的2/3以上。我国已知共16属,300余种和亚种。库蚊属是其中最重要的属,该属我国已知有8个亚属,约60余种和亚种。伊蚊属遍布全世界,已知包含40多个亚属,1000余种。我国已知有16个亚属,共约120种和亚种。另外,我国阿蚊属已知共14种,曼蚊属共3种。阿蚊属与曼蚊属在医学上的重要性远低于伊蚊属和库蚊属。巨蚊亚科仅包括巨蚊属,全世界有50余种,我国已知8种。巨蚊亚科的成蚊不吸血,两性都在白天吸取花蜜为生。幼虫是孳生在植物容器中蚊虫幼虫的天敌,有些种类曾试用于伊蚊幼虫的生物防治。成蚊和幼虫都可应用于培养和分离如登革等虫媒病毒。

 

(二)基础生物学与生态学

    (1) 蚊虫的生活史  蚊虫是全变态昆虫,它的生活史包括卵、幼虫(孑孓)、蛹和成虫四个阶段。所有蚊虫的卵都必须在水中才能孵化,幼虫和蛹也都在水中生长发育,成蚊则营陆上生活。

   卵  除个别种类的蚊虫,其卵产在湿土或缸罐等容器潮湿的内壁上外,大多数的蚊虫将其卵产在水中。

   幼虫  蚊幼生活在水中,在水中活动敏捷,通过末一对气门呼吸空气。幼虫对声和光非常敏感,一遇惊动,就仓皇扭曲蜿蜒下沉。一般来说,伊蚊幼虫能在水下停留较长的时间。

   蛹  四龄幼虫蜕皮后即变成蛹,蚊蛹不食但能运动,通常浮留水面或潜入水中。蛹对干燥抵抗力强,在无水情况下,只要保持一定的湿润,仍能羽化成蚊。

   成蚊  成蚊羽化后,通过取食雨水、花蜜和植物汁液,以补充营养,进一步完成发育。之后,雌、雄蚊开始群舞、交配,雄蚊交配后即死亡,雌蚊则寻找宿主吸血,完成卵巢发育。绝大多数的蚊虫,其雌蚊如果不吸血,则卵巢不能发育成熟,也就无繁殖能力。不同种类的蚊虫,其吸血嗜好不同。雌蚊将吸取的血消化、完成卵巢发育后,寻找积水产卵。

   蚊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过程,即从卵产出到成蚊羽化所需的时间,因种类以及生活条件而不同。在适宜的温度和环境条件下,完成一个周期通常需要10d左右。

   成蚊活动与温度、湿度等有密切关系。温度在20~30℃,相对湿度在80%以上时最为活跃,10℃以下即停止活动。因此,夏季蚊虫密度高,冬季蚊虫处于越冬状态。

   (2) 幼虫与成蚊的营养需求  蚊幼以水中的有机物质和各种微生物为食。在摄食过程中,有的蚊虫幼虫吃水面的食物,有的吃水下面的食物。与多数昆虫一样,蚊虫的营养需求包括糖类、脂类、蛋白质和氨基酸、维生素、无机盐和水等。营养缺乏会影响昆虫幼虫的生长发育乃至随后的化蛹、羽化和产卵等。

   成蚊羽化后,主要通过取食花蜜和植物汁液,以补充营养,进一步完成发育。雌雄交尾后,雌蚊需寻找宿主吸血以完成卵巢发育。绝大多数种类的蚊虫,如果雌蚊不吸血,卵巢便不能发育成熟,也就无繁殖能力。

   (3) 成蚊的交配定位  蚊虫必须通过两性交配才能进行繁殖。虽然有些雌蚊不经交配也能产卵,但产出的未受精卵不能孵化。不同蚊虫有不同的交配习性和不同的环境条件要求,蚊虫的群舞就是与其交配有关的特殊行为之一。群舞广泛见于不同蚊种,在中华按蚊、致倦库蚊和淡色库蚊尤为常见。翅振音也是蚊虫进行交配定位的重要信息。

   (4) 雌蚊的吸血行为  蚊虫的雄蚊不吸血,只吸食植物汁液。多数种类蚊虫的雌蚊需要吸血,才能满足卵巢发育的需求。蚊虫的刺叮周环、吸血偏好、吸血场所以及栖息场所等因蚊种而异。嗜吸人血的蚊种,对人类不同血型的嗜叮也有所偏好,如中华按蚊对B型血人的嗜叮率达43.52%,而对A型、O型和AB型血人的嗜叮率分别只有18.52%15.74%22.22%B型血者的吸血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种血型。嗜人按蚊对不同血型的嗜叮选择存在一定的宿主性别差异,当宿主为女性时,也是对B型血的嗜叮率最高,但当宿主为男性时,对A型血的嗜叮率也显著高于O型和AB型血。在对不同血液组份的选择上,当以B型血液的血浆、血球悬液及全血诱蚊时,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均是对血浆的趋性最高,而对血球的趋性最低,其中嗜人按蚊对全血也有较高的趋性。而以不同血型的血浆进行诱蚊试验时,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均是对B型血液的血浆趋性最高,其次是A型血和AB型血,O型血最低。而国外有研究表明,冈比亚按蚊和埃及伊蚊均嗜叮O型血。说明对不同血型的嗜叮在蚊种间存在差异。血型的不同可能会使宿主在血液成份、皮肤分泌物等方面表现出一定差异,并影响到蚊虫的嗜叮选择。目前,关于蚊虫在不同血型间嗜叮差异的机制尚无确切结论。

   (5) 成蚊的宿主定位  蚊虫搜寻和选择动物吸血寄主的过程涉及了化学、物理(温湿度)和视觉线索,这些线索激发了一系列行为反应,包括飞行激发,长、短距离的定向飞行,寄主表面的着落,针刺和吸血。雌蚊主要利用了吸血动物呼吸、皮肤汗液、粘液、尿液等所释放的气味,气味在吸血蚊虫的远距离飞行定向和寄主定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。而当蚊虫飞行接近吸血寄主附近时,吸血寄主及其周缘的温度、空气湿度和目标物的位置移动等物理和化学信号(挥发性低、短距离起作用的化合物)起相对重要的作用。许多试验证实了个体之间对蚊虫的引诱力存在差异。在一个群体中,肺活量大的人、胖人、呼吸沉重的人以及新陈代谢活跃的孕妇由于身体周围CO2浓度高,更容易被蚊子叮咬。通常汗量多、易出汗的人受蚊子攻击的机会更大。蚊子爱叮咬皮肤粗糙、毛孔粗大的人,通常是因为这类人往往汗腺发达或者排出的汗液等分泌物较多。有时男人比女人更招蚊子是因为男性汗液中乳酸的浓度高于女性。同理,青年比老人更招蚊子。

   (6) 雌蚊的产卵场所定位  蚊虫虽然都生长在水中,但不同种类往往孳生在不同类型的水体中。水体的大小和形状、隐蔽或暴露、流水或静水、水中有无植被及水质等各种因素共同决定蚊虫的孳生环境。雌蚊以视觉、嗅觉和触觉线索确定产卵场所。不同蚊虫由于生物习性的差异,对生境的要求不一样。

 

(三)主要蚊虫的生物学与生态学

   (1) 中华按蚊

   成蚊体中型,灰褐色,下颚须上有4个白环,以顶白环最宽。雄蚊触须节3无基白环。中胸背板有隐约可见的浅色条纹5条。翅前缘脉上有2个大白斑。新鲜标本的腹节Ⅱ-Ⅶ侧膜上有“T”形暗斑。抱肢基节背面有许多淡鳞。幼虫与嗜人按蚊无明显区别。卵甲板很宽,约占卵宽的4/5,是与嗜人按蚊区分的可靠特征。

    幼虫多孳生在阳光充足、水质较污、水温较暖、面积较广而静止的水中,主要孳生场所为稻田,在沼泽、苇塘、莲塘、灌溉沟、洼地积水等环境中也有孳生。

    中华按蚊为半家栖蚊种,吸血后栖息场所以室内为主(40%~75%)。在北纬27°以南无越冬现象,北纬27°以北成蚊越冬,越冬期通常为11月至翌年3月,越冬场所包括稻草堆、砖坯堆、桥洞和草丛等。

   在东北辽河流域,6月份开始出现成蚊,8月下旬到9月下旬达到密度高峰期,以后下降进入越冬期。在黄淮平原地区,新羽化的成蚊最早于4月下旬在牛房内出现,6月下旬和8月下旬出现两个密度高峰。一般而言,在单季稻区和旱作区每年有一个高峰(每年7~8月),而在双季稻区有两个高峰(每年6月和7~8月)。

   (2) 埃及伊蚊

   体型中等,色黑。雌蚊唇基有一对白鳞族。中胸背板有4条白色纵纹,中央两条平直,外侧两条向外凸出呈弧形;盾片肩侧具一长镰刀形银白斑。后足各跗节基部有白环,第5跗节全白。幼虫头毛5-7C都是单枝;栉齿中刺基部有发达侧齿;体无星状毛。

   幼虫孳生在室内外缸罐、花盆、椰子壳等容器的积水中。在我国海南岛等地,主要孳生在家庭容器积水,特别是厨房内水质清的饮用积水。

   成蚊多在室内栖息。厨房的碗橱背后、缸罐瓦体附近、卧室的床下、墙角、蚊帐等。也栖息于畜舍内或房屋附近之草堆。

   埃及伊蚊是典型的家蚊,多在室内或孳生容器旁吸血。偏吸人血,是白昼吸血的典型蚊种,吸血刺叮活动的高峰出现在上午8~9时,在临近傍晚还有一个高峰期。在一个生殖营养周环中有多次吸血。其吸血容易受到干扰,因此经常会间歇性吸血,受到干扰后飞离然后再寻找下一个人吸血,从而增加了传播疾病的机会。

   在热带或亚热带,埃及伊蚊通年都可孳生繁殖。在海南4~10月是成蚊活动盛季,密度高峰在4~6月,8月起密度下降,1~2月份最少,广东电白6~10月是活动高峰期,瑞丽地区的繁殖高峰期为7~12月。由于它主要孳生在居民饮水用缸,所以它的密度与居民用水习惯密切相关。在居民用水习惯变化不大的情况下,密度的消长主要取决于气温。

   (3) 白纹伊蚊

   成蚊体型小,黑色,间有白斑。中胸背板上有一条明显的银白纵条,但盾角并区和盾角区无白线或白斑。翅基前有一银白宽鳞簇。后足各跗节上均有白环。幼虫栉具基部具细繸;尾鞍不完全;腹毛1-Ⅶ通常分4枝,2-Ⅶ通常单枝。

   白纹伊蚊是半家栖的蚊种,幼虫主要孳生在城乡、郊外、林场、竹林等的竹筒、树洞、石穴、废轮胎以及缸罐等容器积水,也见菠萝等植物叶腋。在有些城市中,废轮胎积水是白纹伊蚊最常见的孳生场所。

   多在离孳生地不远的地方栖息,如在竹林区的灌木杂草丛,在废旧轮胎和缸罐堆放地,在附近的杂草丛中,以及容器的内壁,在人房内的客厅、蚊帐内、缸罐内壁。

   白纹伊蚊喜吸哺乳动物血液,也喜刺吸人血,与埃及伊蚊一样是白昼吸血的蚊种。一些地方的观察发现,白纹伊蚊一天中有2个吸血刺叮活动高峰,一次出现在日出前1~2h,另一次出现在日没前2~3h,后者高峰较前者明显。白纹伊蚊可在室内也可在室外栖息。

   在北纬22°以北的地区白纹伊蚊以卵滞育的形式越冬,在北纬20°~22°的地区,以卵和幼虫越冬,但以卵为主。

   在长江以北,如辽宁大连6月份出现幼虫,北京6月份可见幼虫和成蚊,河南信阳4月份可捕到成蚊,成蚊和幼虫在北京8~9月份形成高峰期。在长江流域,3月下旬出现幼虫,4月下旬出现成蚊,高峰期在5~6月份形成,持续4个月。在亚热带地区的广东、广西和福建,全年都有幼虫,高峰期在5月份形成,一直持续到11月份。

   (4) 淡色库蚊

   成蚊体型中等,淡褐色。喙与足深褐色,无白环。中胸背板无白色条纹,中胸侧板鳞簇分散。腹背各节基部有灰色横带,带的后缘平直,与侧板相连。

   幼虫主要孳生在小型积水中,特别偏好污水,如污水沟(池)、水塘、水田、旧轮胎、坑洼积水、容器积水等等。在城市中,下水道口是淡色库蚊重要的孳生地。在农村猪尿坑、猪草缸、清水粪坑、水沟、村边的芋头田和小塘是其主要的孳生地。成蚊栖在人房、畜舍、薯窖、石缝、土洞、水井、防空洞、竹林、树丛、桥下等处。吸血后淡色库蚊在室内栖息。

   偏好吸人血也兼吸动物血液。对于动物的偏好,淡色库蚊以鸡为主,偶亦吸取牛、马、羊的血液。刺叮活动节律与致倦库蚊类似,在黄昏和黎明有2个活动高峰,是典型的入室吸血骚扰的蚊虫。

   在温带和北温带,淡色库蚊以成蚊越冬,越冬的场所包括地窖、防空洞、地下室、花房、暖气沟。值得关注的是,在北方的一些城市,冬季吸血的骚扰库蚊虽然外部形态与淡色库蚊相似,但是实际上它是在不开放水体中孳生,一年四季都活动,冬季在温暖潮湿的水体,如暖气沟中水管漏水后的积水中繁殖。

   季节分布因地区而不同。在北方地区7~8月份形成密度高峰,在长江流域有2个高峰,一个在6~7月,另一个在10月。

       (5) 致倦库蚊

   与淡色库蚊在形态、生活习性上相似。主要区别为成蚊腹背各节基部的淡色横带通常后缘凸出成弧形,和侧板分开。阳茎侧板背中叶末端稍尖,而淡色库蚊阳茎侧板背中叶圆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