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胸隐翅虫 Paederus fuscipes
↑红胸隐翅虫
(隐翅虫科)体长8-10mm,头部黑色,前胸背板红色,翅鞘黑色具蓝绿的金属光泽,腹部前段橙红色末段黑色 ,腹背中央有不明显的黑色斑,尾端尖狭分岔。本种又称黄足蚁型隐翅虫、毒隐翅虫,普遍分布于平地至低海拔山区,常见于水稻田或沼泽、农地、溪边等潮湿环境,有时会爬到孤婆芋叶面,会捕食飞蝨、叶蝉等小昆虫,行动敏捷,体液具毒,若用手抓取会从关节分泌出隐翅虫毒素侵入皮肤引起水泡或溃烂。本属有5种,另4种为Paederus coxalis 、Paederus pilifer、aederus sondaicus、 Paederus tamulus 。
分类于鞘翅目 / 隐翅虫总科 / 隐翅虫科,生活史:卵 / 幼虫 / 蛹 / 成虫,属于完全变态昆虫。全世界已知有2万种以上,台湾已知266属1079种。小型1-5mm,身体狭长,触角10-11节,丝状或棒状,翅鞘短,大部分腹部外露,具尾毛。多数腐食性,少数捕食性,有些会与蚂蚁、胡蜂的巢里共栖,并取食其幼虫和蛹,有些毒隐翅虫属,如本种红胸隐翅虫有毒,触及皮肤会引起红肿溃烂。
有些小型种类,体长2-3mm以下,俗称飞蚂蚁,夜晚会趋光,群聚灯光下飞舞,但不像有翅的蚂蚁飞到灯下就停在墙壁或地面上,飞舞中的隐翅虫肉眼无法辨识,用微距镜拍下来才发现是隐翅虫。呈直线、弧线或椭圆形方向密密麻麻乱飞,速度很快,场景十分热闹。(参考)
↑红胸隐翅虫,前胸背板橙红色,头部、翅鞘及腹端黑色。
↑红胸隐翅虫,栖息水田环境。
↑红胸隐翅虫,种别同上,夜间趋光的个体。
↑红胸隐翅虫,种别同上,后翅膜质透明,长为前翅的3倍,飞行后摺叠3层收藏在翅鞘下方。
- 上一篇: Dianous sp. 束毛隐翅虫属 2016/12/26
- 下一篇:姬扁甲 2016/12/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