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我们   Contact
你的位置:首页 > 知识讲堂 > 杀虫

棉铃虫怎么防治

2016-5-20 8:56:28      点击:
棉铃虫  鳞翅目夜蛾科
【分布】全国各地。
【寄主】月季、木槿、大丽花、大花秋葵、菊花、万寿菊、向日葵、美人蕉、麦类、 豆科、苜蓿、棉花、番茄等。
【形态特征】成虫体长15〜17mm,体色多变,灰黄、灰褐、黄褐、绿褐及赤褐色均有,前翅多为暗黄色,有环形纹,中央有个褐色点;后翅淡褐至黄白色,端区黑或深褐色。卵半球形,初产时白色,渐变淡绿色。幼虫老龄体长40〜45mm,头黄绿色,具不规则的黄褐色网状纹,体色变化大,有淡红、黄白、绿和淡绿色等4 个类型。蛹体纺锤形,黄褐色。

【生物学】北京一年发生3~4代,以蛹在土中越冬。温度达15°C以上开始羽化,成虫趋光性强。卵产于嫩叶和果实,可产卵100〜200粒。幼虫共6龄,历时15〜22天。1、2龄幼虫有吐丝下垂习性,为害嫩叶及小花蕾,3、4龄幼虫有在早晨9时前爬至叶面静止习性,钻入嫩蕾、花朵中取食,导致花、蕾死亡。幼虫蛀孔大,孔外具虫粪,有互相残杀和转移的习性。蛹期 8〜10天。越冬代主要为害麦类、豆类和 苜蓿,第1和2代主要为害棉花,第2和 3代主要为害番茄等蔬菜、花卉和林木。 

【防治】1.少量为害时.人工捕捉幼虫或剪除有虫花蕾。2.幼虫蛀果时喷洒Bt乳剂500倍液或20%除虫脲悬浮剂7000倍液防治。3.蛹期可人工挖蛹。4.用性诱剂和黑光灯诱杀成虫。